2021年5月28日下午3:00,食品与药学院在食品楼二楼报告厅举办了第十九期学术论坛,本期报告的主讲人为张晓东博士、魏泉增博士。
张晓东,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地药材主要药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的解析及应用;云南红梨果皮着色分子育种研究及应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项目1项、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6)。教学方面,完成新专业建设项目1项,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10余项。
魏泉增,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发酵生物产品及食品安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1余项。
本次论坛以青蒿素和紫杉醇为例,重点讲述从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到工业化发酵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胞内的代谢流重构的基本方法、应用前景等。目前,大部分中药活性成分主要依赖于从天然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分离,但存在道地产区耕地面积减少、野生中药资源遭到破坏、原植物中含量低、不易化学合成等问题。解析道地药材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并在微生物体内构建该途径,进而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是一种极具潜力药物生产方法。
合成生物学,由于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非常辛苦地进行基因剪接,而是开始构建遗传密码,以期利用合成的遗传因子构建新的生物体。合成生物学在未来几年有望取得迅速进展。据估计,合成生物学在很多领域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这些领域包括更有效的疫苗的生产、新药和改进的药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制造、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可持续能源、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可以检测有毒化学物质的生物传感器等。
张晓东博士和魏泉增博士的报告内容丰富,对促进我院教学和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教研和学术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食品与药学院副院长肖付刚主持。